此人正是吳襄的兒子吳三桂,也是目前洪承疇最看好的遼東年輕將領(lǐng)。吳襄重新出任錦州總兵官之后,便讓自己的兒子出任參將,跟在自己左右,自家的三個兒子,吳三鳳、吳三桂、吳三輔都在遼東軍中,但是大兒子和小兒子都不成器,文不能文武不能武,也就是在軍中混個將校的閑職,可是這個二兒子跟他的哥哥弟弟完全不一樣,武藝高強不說,在讀書識字方面從小便很有天賦,吳襄對自己這個二兒子非??春茫瑥男”愦罅ε囵B(yǎng)他,果然,成年之后,在軍中脫穎而出,吳襄便將他時時帶在身邊,觀摩戰(zhàn)陣不斷磨煉,終于成為了他老吳家小字輩當(dāng)中的頂梁柱,吳襄利用在軍中的權(quán)威,慢慢將兒子提升成了參將,沒想到洪承疇上任遼東督師后,一眼便看中了自家小子,連盧象升在觀摩了吳三桂在軍中的比武之后也是贊不絕口,洪承疇詳細詢問了吳襄關(guān)于吳三桂的情況之后,便直接下令將吳三桂調(diào)入寧遠,跟在自己左右,加強他的兵法謀略方面的知識。
吳三桂表現(xiàn)也是上佳,經(jīng)常向洪承疇虛心討教,并且洪承疇一點撥,往往吳三桂就能順著洪承疇的思路說下去,這就是洪承疇最喜歡的聰明人,說了上半句就能接上下半句。所以洪承疇更是有意培養(yǎng)吳三桂,現(xiàn)在錦州有吳襄,前屯有王廷臣,但是寧遠還有一個總兵的實缺,現(xiàn)在是洪承疇自己掌管寧遠地區(qū)的軍政大事,可他終究是督師,要總管遼東,不能事無巨細,這個吳三桂他倒是非??春?,有意提升他為寧遠總兵,只不過現(xiàn)在吳三桂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陷,就是他太年輕,資歷尚淺,且沒有拿得出手的戰(zhàn)功,只要能立下一個大功勞,這總兵的位置,洪承疇包他吳三桂能上。
吳三桂被洪承疇扶起,便立刻道:“督師,末將見衛(wèi)士行色匆匆,既然急招末將前來,斗膽發(fā)問,可否是父親那邊有什么情況?”洪承疇一愣,看著吳三桂道:“賢侄好眼力?!逼鋵崊侨鹉睦锸呛醚哿Γ徊贿^在來的路上,吳三桂掏了一個銀錠子給傳令兵,那衛(wèi)士便告訴吳三桂督師早上收到了來自前線的急報,吳三桂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這樣洪承疇還沒問,他就搶先答,更能在洪承疇心中樹立起智將的形象。隨即吳三桂便侃侃而談道:“末將以為,自從老奴開始,女真就逐步蠶食大明遼東的領(lǐng)地,皇太極更是亡遼東之心不死,因為遼東一旦落入他們的手里,山海關(guān)和長城就成了最前線,他們進可攻退可守,我們就要在長城一線跟他們陷入無休無止的攻防戰(zhàn),并且沒有緩沖區(qū),他們都是騎兵,機動力強,想打哪里就打哪里,所以建虜無時無刻不想拿下遼東?!?
洪承疇點點頭道:“賢侄說的不錯,早上本督收到前線急報,說是兩紅旗的兵馬正在大小凌河一線集結(jié),這不是件好事情,估計皇太極可能會有動作了。況且盧大人?!闭f到這里,洪承疇的眼光暗淡了下來,吳三桂低聲道:“盧大人出師未捷身先死,可敬可嘆,也是末將等人的楷模,末將等也要學(xué)習(xí)盧大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,為大明天下流盡最后一滴血?!?
洪承疇拍著吳三桂的肩膀道:“好,很好,大明有賢侄這樣的忠臣良將,何愁建虜不滅?!眳侨鹆⒖瘫溃骸岸綆煟⒍纺?,既然皇太極氣焰囂張,肯定又想挾入關(guān)大勝之際有所動作,錦州局勢危急,若是可以,督師請撥五千兵馬給末將,末將即刻北上,馳援父帥?!焙槌挟犆嫔徽溃骸罢f說你的想法?!眳侨鹆⒖檀鸬溃骸板\州一線的防務(wù)看似簡單,實際上重點并不在錦州城,錦州城經(jīng)過幾代人的打造,不能說固若金湯,但是若父帥堅守,皇太極也不好打,可是錦州左右翼的大勝堡和松山堡卻是關(guān)鍵,就像是雄鷹的翅膀,大勝堡和松山堡有失,則錦州變成孤城,根本守不住。以往天雄軍在,大勝堡和松山堡無虞,如今盧大人他,哎,所以現(xiàn)在父帥還要分兵拒守。若是末將去馳援,以五千兵扼守松山堡,則可大大減輕父帥壓力。”洪承疇來回走了兩步,有道是打虎親兄弟,上陣父子兵,他猛地回頭道:“好,本督就撥你精兵五千,駐防松山堡!